隆回花瑶服饰源自于他们的古老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瑶族奉姓的一支居住在虎形山铜钱坪的山顶上,那里林深壑幽,巨石峭壁,泉水淙淙。一天,风和日暖,瑶家的奉小妹们在岩壁上玩耍,突然发现岩壁上丛生的绿色花朵,一朵朵紧贴在石壁上,煞是可爱。于是,她们在岩壁上载歌载舞,并把这种岩石花称为“杯干约”。后来不断有人前往绘画、观赏,瑶族妇女也常来此地模仿岩石花挑花服饰,很快“杯干约”服饰面世,一人传十,十人传百,久而久之传遍了瑶山——于是有了今天的瑶族挑花服饰,也有了这个美丽的民族——花瑶。
花瑶传统服饰男子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衣,一般长至膝下,前胸排列的鸳鸯扣有20对,在袖口和对襟两旁有花纹图案,腰间系绲花腰带。女子上衣款式与男子基本相同,但对襟衣内两旁所镶的花纹图案比男子要宽,瑶语称为“累裂”,女子前胸往往还挂有五六块长方形的银牌,这是花瑶特制的女子上衣银饰品。瑶族男女均穿长裤,女子裤脚上绣有花边,过去一般都用色布捆绑小腿,现在已经不多见。男子头捆绣花巾,即将两端绣有花纹的长头巾捆于头上,成圆形、平顶。女子头饰有两种:一种与男子相同;另一种是以若干条绣有花纹图案的头巾,缠绕成一个圆锥的高帽,在帽子上还用各色丝绒和银饰品加以装饰,显得庄重大方。花瑶男女长到十五六要换掉花帽改为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
瑶寨的姑娘们特别爱美,她们的服饰奇特、复杂、精美而讲究,从头到脚都是花,所有亮丽的色彩都能在她们娇美的身上得到充分展现,这也是花瑶与众不同的重要标志。花瑶女人服饰的装饰品较多,显得奇特、复杂、精美而亮丽。她们的传统外衣是镶了红布边、缀着红布扣的黛蓝色无领对襟长衫,下着花筒裙。垂叠于脐下的两页前襟,用五彩缤纷的丝线或毛线缀成,艳美异常。而从腹部两侧向臀后围拢缝合的两页主片,则出人意料地选用单一的白线,在靛蓝色的粗纱布上,挑绣出各种精美新奇的图纹,素丽无比。这反差极大的一艳一素,几为水火难容,可瑶家妹子只用了一条红色布边作为裙子的下摆,便把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欲斥反求,更觉“愈俗愈洋”了。
花瑶姑娘们的传统外衣是对襟长衫后页下摆的一角向上方撩起,扎进腰间,虽然这种着装方式怪诞、繁缛,但十分有趣。亮丽的头巾也是花瑶姑娘们的标志,用红黄两色毛线编织成一两百米长的彩色花辫,再一圈圈地往头上盘绕,前面微微翘起,状若葵花,大如斗笠,火红火红,煞是好看。她们的腰带就更有特色了,五颜六色的布料拼缝成色色相间的带子,宽约三寸许,长达十多米。用靛蓝色的粗纱土布制成的花筒裙,上面挑绣了各种精美新奇的图纹,两片前襟用五彩缤纷的丝线或毛线缀成,一艳一素的搭配天衣无缝。绑腿上也装饰挑花图案。花瑶长裙上的大面积的挑花是花瑶服饰的精华部分,按照瑶族的传统习惯,瑶家女子从10岁左右便开始学习制作挑花裙,到结婚之前,要将一生所需的挑花裙全部做好后存放在陪嫁的木箱内,以供婚后使用。而挑花裙的图案构成是否巧妙,制作是否精美则成了衡量瑶族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依据。
瑶家姑娘的服装讲究“远看颜色近看花”,用强烈刺激的色彩诠释整个民族对美的理解。红黄搭配的头巾裹成了一个罗盘似的帽子,后沿垂挂着几撮串起的亮片彩带,与肩齐平,起俯摇摆间,彩带垂帘摇曳生姿,对襟的长衫大多是天蓝色或白色,袖口的衣边都挑绣有精美的花纹,五彩缤纷的腰带将下身黑白的花裙与衣襟隔开,小腿上扎着绣有黑色花边的白绑腿,全身上下色彩火辣抢眼。每逢瑶族的传统节日如讨念拜、讨僚皈时,姑娘们就会将自己最漂亮的挑花服饰穿戴出来,互相媲美、交流技艺,并且引来年轻异性的爱慕与追求。最见功夫的是花裙黑白之间的民族情怀,古朴拙雅的图案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这个民族曾经的图腾、曾经的历史、过去的苦难、今天的和谐,将图腾顶在头上,将历史背在身上,花瑶女子用服饰的美丽诠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