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服饰与政治环境 - 卓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案例 > 民族百科

壮族服饰与政治环境

来源:卓简     发布日期:2015-11-07   浏览次数:0  |    分享    加入收藏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总是“利用政权的力量采取文化垄断和强制手段来影响和制约民间文艺,以适合自己的需要,这就使其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当然,民间文艺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它受一定历史的制约。”壮族服饰文化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自然也是如此,历代统治者的政策对壮族服饰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明清时期,土司为区别不同阶层,对人们的服饰做了各种限制与规定。如德保土司规定壮民衣服颜色限蓝、黑、灰三色,不准僭越。那坡“壮族土民的衣服只准穿蓝黑两色。忻城壮族农民不准穿白衣服,不准拿自纸扇,不准穿长衫马褂。安平州(大新境内)土官规定本州土民只准穿自己织的土布服饰,不准穿外来的“客布”(机织布)。今天的壮族多着蓝黑色服装,除了前面我们分析的有自然因素之外,还与历史上土司制度的规定有关。

国民党政府的新生活运动对壮族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1934年,旨在改造社会道德与国民精神的国民党新生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新生活运动对国民尤其是女性的衣着进行了强制的约束。在广西,各县成立了风俗改良委员会,颁布各种规则,强制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进行改良,规定男女不准着奇装异服,统一购买国货。在广西大新县、那坡县、龙胜县,云南的邱北县等地,官兵把守城门,检查过往行人,如见穿戴传统服饰的妇女,则强行剪辫子、裙子,没收首饰,导致当地壮族妇女不敢再穿传统服饰上街,壮族传统服饰受到严重影响。

1949年后,我国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民族识别、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实践,促进了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而文化大革命让民族文化艺术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壮族传统服装也被当作“四旧”而被禁穿。1978年后,政府实施民族文化保护政策,为包括壮族服饰在内的民族艺术提供了一个宽松自在的养护环境。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有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定,壮族地区的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了对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保护服饰艺人,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壮族同胞继续穿着、制作本民族的服装,举办壮族服饰展,发展旅游产业,让壮族服饰转变为一种文化资源,给壮族村民带来经济效益,促使壮族服饰以活态形式保存在民众的生活当中。各级政府的重视使壮族传统服饰获得了发展的巨大动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卓简首页 设计方案图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品牌合作 客户案例 专家团队 诚聘人才 常见问题 少数民族百科

 

版权所有:杭州承梦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卓简品牌 浙ICP备12041082号 
全国统一热线:400-088-2205 客服QQ:209367415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卓简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万轮科技园



 
卓简全国服务热线
400-088-2205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