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即将遗失的黎族藤编技艺 - 黎族服饰 - 卓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案例 > 民族百科

海南陵水即将遗失的黎族藤编技艺

来源:卓简     发布日期:2015-11-09   浏览次数:0  |    分享    加入收藏

  海南陵水黎族藤编技艺,是将藤晒干、修剪后进行加工的一种民间编织活动,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的编织工艺品和实用品。

  唐代,广东儋州(今海南儋州)、琼州(今海口琼山)等地人们以野鹿藤编织成帘幕,有的还编有花卉、鱼虫、鸟禽等图案,工艺精细。开元至元丰年间(713~1085),岭南等地向朝廷进贡皮藤、五色藤盘。清代初期,民间藤器作坊有了发展,织作藤器者增多。嘉庆十九年(1814)后,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原藤进口广东,海南沙贝村渔民首先编织席、椅、褥垫等藤器,生产更加兴旺。20世纪以来,广东藤编除了海南外、广州、南海外,还发展到佛山、江门、石歧及东部地区,并以海南沙贝村、黄歧村为主,号称藤编之乡。藤编工艺品现已出口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红藤、白藤为藤编的主要材料,质地优良,经久耐用,是编织高级藤编制品的首选。藤编一般经过打藤(削去藤上的节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刨藤)、削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油漆等十几道工序。藤编主要以藤枝、藤芯或竹为骨架,然后用藤皮或幼嫩的藤芯编织而成,充分发挥藤条柔软、不易折断的特点。

  在色彩上,大多采用原藤的浅黄色,或加工、漂白为白色、象牙色,显得柔和典雅,有些则配以咖啡色、棕色等。藤家具以粗大的藤条为骨架,经钉架,再用藤皮、藤芯编织而成,最后上油漆或上色。

  藤编对编织技术含量要求不高,一般村民即可以编织,且常常是自采自编,因而能广泛流行民间而经久不衰。海南藤编产地主要在陵水、海口、文昌、白沙、琼中、屯昌、琼海等地。

  藤编约有50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藤笪、藤席、藤织件、藤家具等 4类,具有轻巧、凉爽、耐用等特点。

  1、藤笪,是将藤皮编织成长幅的如同布匹般的半成品。规格有37~89cm长,图案不一,可以随意剪裁。多用于室内装饰。

  2、藤席,分原色、间色两大类,有床席、方席、枕席、大席以及沙发座套、手提篮等。

  3、藤家具,有桌、椅、沙发、凳、床、柜、茶几、箱、屏风等,其中藤椅产量最大。藤椅又有龙凤椅、孔雀椅、梅花椅、兰花椅、餐椅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以粗大藤条直接编织成大型藤家具,如餐椅、桌、屏风、橱柜等,风格古朴粗犷,富有天然情趣和时代气息,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4、藤织件,包括日用器具、玩具、装饰品等,如手提篮、罐、盒、灯座、镜架、书架、茶杯套、花盆套及青蛙、熊猫、象等玩具。

本文标签:


卓简首页 设计方案图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品牌合作 客户案例 专家团队 诚聘人才 常见问题 少数民族百科

 

版权所有:杭州承梦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卓简品牌 浙ICP备12041082号 
全国统一热线:400-088-2205 客服QQ:209367415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卓简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万轮科技园



 
卓简全国服务热线
400-088-2205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