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自称“白伙”、“白子”、“白尼”,汉族曾称其为“民家”,三末史籍曾称“白蛮”、“洱河蛮”等。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正式定名一白族。白族主要定居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湖南白族为宋末元初由云亏大理迁来,聚居在张家界市桑植县的芙蓉桥、洪家关、马合口、刘家坪、淋溪河、走马坪、麦地坪等了个白族乡及沅陵县等地。
元初李京《云南志略》中记载的宋代白族服饰特点为:“男女首戴次工(即帽),制如中原渔人之蒲笠,差大,编竹为之,覆以黑毡……男子披毡,椎髻;妇人不施脂粉,酥泽其发,以青纱分编绕首盘系,裹以曩顶黑巾;耳金环,象牙缠臂,衣袖方幅,以半身细毡为上服。”元代以后.因白族聚居地区的汉族移民不断增加,汉族服饰对白族服饰有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湖南地区的白族迁居湖南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数百年来,他们远离云南故土,长期和汉族、土家族、苗族杂居,与其互通融合之时,仍保留着五六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白族服饰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崇尚白色,不论男女都喜爱白色服饰。白族人信奉“清白传家”,“一清二白”的处世美德,这也成了他们的审美标准。其白族服饰多以白色和蓝色相配,以此为美,因此夸“艳蓝领褂白衬衫,叫人不得不喜欢”之说。白族服饰历史悠久,过去穿戴的白布称“家机布”,即土白布,是白族人用本民族的纺织漂染方法制作而成,经久耐用,美观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