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典籍记载:“有一受观世音菩萨点化的猕猴在山上修行,被一罗刹女纠缠, 要求成为夫妻。猕猴不愿, 罗刹女苦苦哀求, 猕猴征得观世音菩萨同意, 与之结为夫妻, 生了六只小猴, 将它们送到水果丰盛的地方。三年后猕猴前去看望, 猴崽增至五百, 树上的果实吃完了群猴饥饿呼号。老猴再到普陀山向观世音菩萨求救, 观世音菩萨从须弥山缝隙中取来青稞、小麦、豆子、荞麦、大麦等, 撒在地上, 大地便长出不种自收的五谷。猴崽们饱食五谷, 身毛与尾渐短, 会说人语, 变为人, 以树叶为衣。”
虽然这则“猕猴变人”的传说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但至少是对藏族先民猕猴崇拜的一种反映。藏族先民对猕猴的崇拜并不是源于对其的恐惧和更多的是一种渴慕。因为当时的生产条件低下,而猕猴可以随心所欲地在那些陡峭的山上攀援,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也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本领,以便采摘更多的食物。于是对猕猴仰慕之情转变为对猕猴的供奉,一方面希望猕猴的“神力”能够依附到自己身上,另一方面祈求猕猴神能给以佑助。